天津天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-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

水稻负泥虫防治技术

2021-06-17

水稻负泥虫属鞘翅目,又称稻负泥甲,俗称背屎虫、猪屎虫。主要发生于山区稻田,尤其是山谷阴坡稻田,即喜阴凉潮湿。成虫和幼虫为害水稻苗期和分蘖期的叶片,食害叶肉,残留叶脉或一层透明表皮,受害叶片出现白色条斑或全叶发白枯焦,严重时整株枯死。

一、发生规律

每年发生一代,以成虫在田埂、渠边和水塘附近背风向阳处越冬。翌春,越冬成虫先在禾本科杂草上为害,4月至5月,当水稻等秧苗露出水面时,即迁移至水稻上为害,把卵产在叶面近叶尖处,少数产在叶背和叶鞘上;初孵幼虫多在心叶为害,后扩展到叶片上,幼虫怕光,喜欢在早晨有露水时为害,晴天中午藏在叶背或心叶上,末龄幼虫把屎堆脱去,分泌出白色泡沫凝成茧后化蛹在茧内。5~6月进入幼虫化蛹盛期,以成虫于8月上旬后越冬。

二、防治方法

(1)减少虫源。做好清除稻田四周杂草工作,消灭越冬成虫。幼虫始发后将田水放干,撒石灰粉,然后把叶上幼虫扫落田中,也可在早晨露水未干时用苕帚扫除幼虫,结合耕田,把幼虫糊到泥里。

(2)适时插秧。离成虫越冬场所近的稻田,不可过早插秧,避免稻苗过早受害。

(3)化学药剂防治。在幼虫1~2龄阶段,每亩用跳甲绝或地虎特杀80~100毫升,1500倍液喷施,视虫情隔10,可再防治1~2次。


"));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