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稻为什么要节水栽培,都有哪些方法?
2021-07-20
长期以来,人们一直错误地认为“水稻水稻,必须水里泡”,“种水稻,灌水越多越好”。其实不然,在一定的范围内,水量多少并不一定与产量成正相关。在水稻一定的生育时期和特定的土壤、气候条件下,适当减少灌水量,采取浅水与晒田相结合的灌水方式,不但不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,反而可改善土壤气体交换,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,对生长十分有利。在分蘖期浅水可以增温促蘖;拔节期深水易使节间拉长,增加株高和倒伏的风险。通过节水栽培,还可有效地改善水稻生育环境,使水稻地上部与地下部保持最优生育状态。
水资源匮乏是限制北方粳稻发展的主要因素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,农业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的研究,总结出一系列节水种稻技术。如通过硬化渠道实施的工程节水;采取适宜的育苗、插秧及灌溉方式的农艺节水;通过选育抗旱品种实行的生物节水;利用化学抗旱剂进行的化学节水等。其原理一是减少地下渗漏;二是减少生态水的灌溉量;三是充分利用天然降水,发展雨养型稻作。生产实践上一般应坚持因地制宜,各有侧重,综合运用,包括选用抗旱高产优质新品种和杂交稻新组合,少免耕全旱整地,旱育带蘖壮秧节水栽秧,浅、湿、干交替间断灌溉,施用新型长效复合肥与合理经济施肥,应用化学节水剂与化学调控技术,节水稻田化学除草及秸秆覆盖与避旱栽培,调节种植制度等多种节水栽培技术,最终达到既节水又高产的目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