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稻苗床青枯、立枯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
一切的病虫害都与天气环境有很大关系,水稻幼苗期间更是如此,主要影响因素在于棚内温度、苗床湿度、土壤酸碱度、营养供给程度等。
青枯病发生原因
1、棚内温度过低
(1)水稻育苗播种前扣棚晚,苗床地温不足。
(2)苗期温度过低,经常处在最低温度10℃以下。
(3)播种过早,气温较低且不稳定。
(4)保温、增温措施不到位,光照不足等。
2、苗床湿度过大通常说:水长叶、旱长根。
(1)苗床土壤湿度一直居高不下比如冬季降雪过大、本田低床、没有排水沟、浇水过多过勤等等。
(2)后期通风炼苗不及时、不到位
3、根系发育不良
(1)当湿度过大,再加上低温,必然影响根系发育,导致根系不发达。
(2)当根系吸水能力减弱,后期温度突然升高,地上部叶片蒸腾失水量大,导致水分供不应求,就会出现青枯症状。
水稻青枯病症状
1、叶片卷曲青枯病通常发生在2叶离乳期之后,秧苗似小葱状蜷曲,和秧苗缺水症状相似;
2、早上进棚观察,叶尖无水珠同时床土并不干燥缺水;
3、根系不发达揭开盘,可以看大,根系短,少,有的甚至出现锈点;
4、早期晚上尚可恢复刚开始,白天叶片卷曲,夜晚还可恢复,此时,如不采取措施,就会成片干枯死亡。
青枯病防治措施
1、加强温湿度管理
预防青枯病关键是做好温湿度管理。
(1)温度管理坚持“苗床早知稻合集1:育苗温度与生长期的关系图”的原则。
(2)通风坚持“由小到大”的方法。
(3)浇水坚持“一听、三看、四不浇”的原则,可以有效预防青枯病发生(详细查看苗床浇水技巧)。
2、及时通风炼苗掌握“两早、一背”的通风原则,即提早通风、早上通风、背风面通风。
(1)出苗后,晴天高温,超过此期温度标准,就要提早开始通风;
(2)连续阴雨天低温转晴,要提早通风,千万不能因为棚温已经很高,马上进行大通风,应当早上出太阳前或晚上太阳落下以后开始小通风,以后慢慢再大通风,促进稻苗根系生长,让稻苗适应环境。
(3)背风面逐渐加大通风量,使秧苗逐渐适应外界环境条件。
3、喷洒生根剂和营养剂
(1)一旦青枯病发生,趁晴好天气及时喷施生根剂促进根系发育,但整个苗期不能超过两次,否则,会有隐性药害产生。
(2)发生青枯病,稻苗营养吸收会发生障碍,营养往往跟不上,此时,要叶片补充营养,比如芸苔素内酯等叶面肥。生根、营养产品种类有很多。
4、补救措施3叶以后发生青枯病,立即灌水上床,水高为苗高2/3,有条件异地寄秧或插秧。
这也是无奈之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