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稻秧苗生长关键期的管理
2022-05-07
一、做好通风炼苗
温度管理:控温的方法即是通风, 2叶1心时,最适温度22-25℃,最高温度不超过25℃, 3叶以上最适温度20-22℃左右,最高温度不超过22℃。 水分管理:做到“三看”:一看床面是否发白和根系是否发黄发黑,二看早晚叶尖是否吐水,三看午间新叶是否卷曲。2.5叶后要根据苗床干湿状况浇透水,浇水尽量在上午8点前喷浇结束,不能漫灌。
二、及时调酸施肥
调酸:水稻秧苗生长的ph值需要控制在4.5—5.5,这是培育壮苗的基础。随着前期苗床水分管理的间歇喷淋,苗床原有的酸性环境有可能被打破,所以在2.5叶以后在秧盘中应施入适量的调酸剂,以保持良好酸性环境。 施肥:水稻自身的养分能够满足幼苗生长至2叶,因此2.5叶称离乳期,一般2叶前不必追肥。2.5叶时叶色淡绿就需要追肥,每盘按5克硫酸铵追施并浇水洗苗,提高秧苗的抗病力。
三、加强病害防治
水稻苗期的主要病害是立枯病和青枯病。 立枯病:是由镰刀菌侵入引起的一种苗期主要病害。土壤ph值7以上、苗床低温潮湿、播种量过大易得立枯病。主要表现是秧苗心叶尖上没有水珠或心叶发黄;其次是把病苗连根拔后,根和茎的连接处掰开看,茎的中心变黑。立枯病的防治主要在秧苗2.0叶时,用30%的甲霜恶霉灵水剂50毫升,兑水喷洒50平方米苗床来预防。青枯病:是由于温度水分管理不当造成幼苗徒长,地下部的根系供水能力小于地上部茎叶蒸发水量,造成叶片打卷引起的生理性病害。青枯病的预防主要在于管理,加强通风炼苗来控温、控水,防止秧苗徒长,达到防病的目的。
来源:辽宁农科院水稻所、 辽宁农科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