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家粳稻中心的“六一”儿童节
国家粳稻中心、天隆科技科普基地游学季正式开启啦,一起来学知识、长本事、传精神!
6月1日,国家粳稻中心、天隆科技股份首次水稻科普游学活动选择在“六一”国际儿童节这一天正式拉开帷幕。本次活动迎来了吉大教育幼儿园大班的100余位孩子和老师,大家来到科普基地学知识、播种子、插秧苗、抓鱼虾,一起度过了一个充满意义和欢乐的“儿童节”。
上午九点半左右,载着孩子们的大巴抵达科普基地,在老师的组织下,孩子们有序的参观了科普展厅、农机展厅和种子加工车间。
在水稻科普展厅,“小菜老师”用ppt演示 互动的形式讲解了“大米饭是怎么来的”,从播种、插秧、分蘖、开花、结果到砻谷,生动的向孩子们展示了米饭的生命历程。随后,“小菜老师”向孩子们分享了袁隆平院士的故事,分享了袁隆平爷爷怎么头顶烈日、脚踩淤泥,不断的在田间试验和创新的细节,让孩子们了解到这位伟大的老人不只是“杂交水稻之父”、不只是让亿万中国人民吃饱肚子的科学家,他还是一位热爱运动的“游泳健将”,是一位热爱国家的“空军预备队员”,是一位热爱音乐的“小提琴”爱好者。
在“小菜老师”的提议下,孩子们齐声向袁院士致敬,“袁爷爷,谢谢您~”孩子们稚嫩的声音回荡在展厅里。小朋友们都表示要做一个爱惜粮食、践行光盘行动的小使者。
从科普展厅出来,小朋友们来到了农机展厅。科普基地的“禾博士”向小朋友们介绍了现代农业机械,有播种机、插秧机、无人植保飞机、收割机、旋地机等等农用机械。“禾博士”告诉小朋友们,随着国家的发展,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,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,解放了农民伯伯的双手,机械化是农业插上翅膀、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。在种子加工车间,“禾博士”又向大家介绍了水稻种子是怎么通过风筛、除芒、初轻选、比重选、色选、谷糙分离、定量包装等多道工序把关,层层筛选出饱满优质的种子,最后送到农民伯伯的手中。
经过室内参观学习了一些基本知识之后,就来到了活动的重头戏,播种和插秧的实践环节了。播种在科普基地的活动室院内举行,4个小朋友一组,协作完成播种环节,既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,又增进了大家的协作意识。在“禾博士”的讲解指导下,播种小组们干得热火朝天又有条不紊,在秧盘中倒入底土,孩子们拿小手把底土铺匀,再齐心协力均匀的撒上种子,给种子们盖上一层薄薄的“小被子”(覆土),最后给种子们浇上水,静待发芽……
经过室内参观学习了一些基本知识之后,就来到了活动的重头戏,播种和插秧的实践环节了。播种在科普基地的活动室院内举行,4个小朋友一组,协作完成播种环节,既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,又增进了大家的协作意识。在“禾博士”的讲解指导下,播种小组们干得热火朝天又有条不紊,在秧盘中倒入底土,孩子们拿小手把底土铺匀,再齐心协力均匀的撒上种子,给种子们盖上一层薄薄的“小被子”(覆土),最后给种子们浇上水,静待发芽……
下午一点半左右,补充完能量的孩子们精神抖擞,穿上基地准备的下水裤,昂首挺胸、兴致勃勃的走向水田。
不过下田插秧远比孩子们想象的要困难得多,孩子们陷在泥里寸步难行,田里的水也没有那么的清澈透亮,带着泥土的秧苗还有那么一点儿“脏”,时不时还有好动的孩子失去平衡后一屁股坐在了水里。不过孩子们很快就适应了,从不安转变为坦然,从退缩转变为不想回到岸上。指导插秧的还是那个“禾博士”,小朋友们跟着“禾博士”一起先把秧苗根上的土涮干净,分成一棵一棵插在水层下面的泥土里,插完手里的秧还不断的跟老师们要“秧苗”,兴奋的跟老师们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“老师您看,这些都是我插的”!
经历了学习和劳动体验,孩子们最后在抓鱼游戏中,在嬉笑和欢乐中结束了一天的活动。
“手把青秧插满田,低头便见水中天,六根清净方为道,退步原来是向前”。
虽然孩子们还太小,还不足以“插满田”,还不足以体会“退步是向前”的意境,但通过这次的活动,孩子们已经在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,一颗梦想的种子,一颗热爱学习的种子,一颗热爱劳动的种子,做一颗袁隆平爷爷说过的“好种子”,这样的他们,一定会茁壮成长,长成自己期望的样子!
这,也正是国家粳稻中心、天隆科技科普基地组织游学活动的初心和期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