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稻生产基础知识2
一、为什么说水稻白根有劲、黄根保命、黑根有病、灰根要命?
水田中水稻的根系由不同年龄的根组成,由于土壤氧化还原性质的影响,各年龄的根有白色、黄褐色、黑色和灰色等。根的不同颜色,反映了根的不同活力情况。
白根一般都是新根或是老根的尖端部分,这些根泌氧能力强,能使周围的土壤呈氧化状态,形成一个氧化圈,将其周围的可溶性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沉淀,使其不聚积在根的表面,保持了根的白色。白根有很强的生理功能,生命力和吸收能力都很强,所以说白根有劲。
黄根一般出现在老根和根的基部。这些根因为老化,外皮层细胞壁增厚,泌氧能力下降,氧化范围缩小到贴近根表,三价铁沉积在根上,成为黄褐色铁膜。这层铁膜有保护作用,可防止有毒物质侵人根的内部,但这种根系吸收能力大大减弱,所以说黄根保命。
长期淹水以后,由于土壤内氧气不足,二桥铁较多,同时,有机质进行嫌气分解,产生硫化氢等一系列有毒物质,当硫化氢和二价铁相结合时。便生成硫化亚铁 (黑褐色)沉淀在根表,使根变成黑褐色。这种根生理机能进一步衰退,所以说黑根有病。
当土壤中还有一定数量的二价铁存在时,可以及时消除硫化氢的毒害作用,对水稻生长是有益的。若土壤缺少铁元素,硫化氢得不到消除,对根的毒害作用就更大,能抑制根系的呼吸作用和吸收功能,使稻根中毒死亡。硫化氢中毒症状是,拔起稻苗观察根系呈灰色水渍状,有臭鸡蛋气味,所以说灰根要命。
二、怎样才能减少黑根的发生?
水稻在长期淹水的情况下,土壤通气状况不良,氧气不足,就会产生大量的还原性物质如硫化氢和二价铁离子,当硫化氢和二价铁结合时,就生成了黑色的硫化亚铁,硫化亚铁沉积在根表面,使根变成了黑色。所以,水稻黑根的产生归根结底是由于土壤通气状况不良造成的。这就要求水稻的栽培管理无论在秧田还是本田都不能长期淹水,秧田要尽量保持良好的通气状态,本田则应保持浅-湿-干或湿润状态,必要时还要晾田或晒田,以调节土壤的通气状况,从而减少黑根的发生。
三、水稻为什么会产生增叶和减叶现象?
品种固有总叶数,因气候和栽培条件而变化,进而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。因此,准确掌握水稻叶片的增减,适时采取有效措施,确保水稻产量的提高十分必要。
增叶原因主要是水稻在可变营养生长期间,由于低温、高肥(主要是氮素)、稀植等条件的影响,使水稻主茎总叶片数增加,幼穗分化延后1个叶。
减叶原因主要是水稻在可变营养生长期间,由于高温、低肥 (主要是氮素)苗弱、超龄秧、密播、密植、晚栽、成活不良等条件的影响,使水稻总叶片数减少,幼穗分化提前1个叶。
增减叶的诊断方法是:
减叶:11片叶品种于7-8 叶龄 (12 片叶品种于8-9 叶龄)连续数日在全田不同点取样lo处,每处取主茎2~3个剥出生长点,若见生长点已变成幼穗,出现苞毛即可确定减叶。
增叶:11片叶品种于8-9 叶龄 (12 片叶品种于9-10叶龄)采用同样方法观察,若生长点末变成幼穗,即可确定增叶。
50%以上减叶,穗肥可提早2~3天施用;50%以上增叶,穗肥可延迟2-3天施用。增减10%-20%的,穗肥按常规施用。
四、水稻必需的营养元素有哪些?
水稻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必需的营养元素,水稻必需的营养元素有16种之多,除碳、氢、氧广泛存在于空气、土壤中一般不作为肥料外,其余的概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。前者如氮、磷、钾、硫、钙、镁,后者如铁、锰、硼、锌、铜、钼、氯等。水稻是吸硅最多的作物,植株硅含量可达10%~15%,被称为“喜硅作物”。硅是水稻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,通常被列为氮、磷、钾后的第四大元素。
五、水稻缺肥或施肥过量时都有哪些症状?
水稻肥料的丰缺通常是指大量元素而言的,各种大量元素的丰缺都会造成水稻植株的不同症状表现,根据这些表现,就可以进行营养诊断,采取相应的措施。下面重点介绍氮、磷、钾等元素缺乏和过量时的植株表现。
水稻缺氮时,生长缓慢,植株矮小,叶片发黄。缺氮症状先从下部老叶开始,逐渐扩展到上部幼叶,一片叶先从叶尖开始,后沿中脉扩展至整个叶片。缺氮时叶片发黄与受旱时不同,受旱几乎是植株上下叶片同时发黄。插秧后,缺氮禾苗返青慢,叶窄而薄,叶尖失去绿色,叶片淡绿发黄,很少分蘖。晒田后,迟迟不返青,植株瘦弱矮小,株形直立不散,看上去挺直僵硬,叶片直立。叶片脱落较早,根系少,生长慢,稻株容易早衰,诱发胡麻斑病等病害。成熟期提早,成穗率低,有效穗少,穗子短,每穗粒数少,产量低。
氮肥施用过量时,水稻叶片深绿,肥厚宽大,植株高大。柔软,茎、叶疯长。分蘖大量发生,叶片下披,通风透光不良,易诱发稻瘟病、纹枯病、白叶枯病、稻曲病和稻飞虱等多种病虫害,甚至发生倒伏,并可造成水稻贪青晚熟、空秕粒增多。导致产量下降。
水稻缺磷时,一般表现为僵苗,稻株生长显著缓慢,稻丛成簇状,不分孽或很少分孽。稻苗细瘦,叶片直立不披,叶色暗绿或灰绿带紫。严重时叶片沿中脉呈环状卷曲,叶片萎缩。对于能产生花甙色素的品种,缺磷会使叶片略带红色或紫色。生产上出现的“红苗田”就属这种情况,施磷可以有效缓解。缺磷植株的根短而细,多为黄根,基本无白根,也无黑根,软绵少弹性,侧根少,且紧夹不分开,严重时根系变黑腐烂。缺磷还延迟抽穗、开花和成熟,且抽穗困难,成熟不一致,穗粒少且不饱满。
稻田施磷过量时,会引起如下问题:1、促进藻类植物生长,引发水绵 (青苔)严重发生。2、影响铁的吸收,引发旱育秧出现缺铁性白化苗。3、影响锌的吸收,引发水稻缺锌缩苗现象的发生。4、促进氮而影响硅的吸收,引发稻瘟病、胡麻斑病、稻曲病等病害。5、引发水稻提早由营养生长转人生殖生长,稻株矮小,抽穗提前。
水稻缺钾时,由于其发病叶片上有褐色斑点,常称为赤枯病。一般刚开始缺钾时,表现为生长缓慢,植株矮小,很少分蘖。上部叶片挺直,顶端叶片似丛生状,新出叶的速度明显减慢,抽出困难,叶片暗绿无光泽,分蘖以后老叶褪黄,叶尖有烟尘状褐色小点,并沿叶缘出现枯焦现象,叶中部靠近中脉附近仍保持原来的色泽。到分蘖盛期,褐点发展成褐斑,形状不规则,而边缘分界明显,常以条状或块状分布在叶脉间,严重时褐斑连成片,整片叶子发红枯死,如火烧状。发病时,稻株根系受阻,新根少而短,老根细瘦无弹性,褐灰色至黑色,甚至发臭腐烂。病株容易拔起,严重缺钾时抽穗困难,籽粒干瘪、皱缩,节间短,易倒伏。稻株发病表现症状,从下部老叶尖端开始,逐步向叶片基部扩展,然后由下部叶向上部叶扩展。此外,缺钾还易诱发稻瘟病、白叶枯病、纹枯病、小粒菌核病和胡麻斑病,尤其以胡麻斑病最为普遍。
水稻施钾过量时没有害处,但也无明显的增产效果。
水稻缺硅时,株形披散,分孽少,叶片软弱下垂,色较淡,抽出的穗较小,遇大风颖壳易受伤害而产生褐色斑点,易感稻瘟病、胡麻斑病、小粒菌核病,易受螟虫和稻飞虱等病虫的侵害,茎秆软弱,抗倒性差,生长后期易早衰。
水稻缺钙时,如果程度较轻,一般对植株外观影响很小,当缺钙严重时,上部新生叶的叶尖变白,卷曲萎缩,缺钙特别严重时,导致植株矮化,生长点坏死。
水稻缺镁时,叶片和叶鞘之间夹角增大,叶呈波形下垂,叶脉间褪绿,下部叶呈橙黄色。
水稻缺硫时,叶鞘首先变黄,后逐渐延伸到叶片,分蘖期整株褪绿,株高降低,分蘖减少,穗数减少,穗粒下降。
(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